436路社区公交开到东荣社区,为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。(资料图)
厦门网-海西晨报讯(记者 雷妤)每天下午4点,临近出租车交班时间,五缘湾湿地公园停车场内热闹非凡,一辆辆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一字排开,依次等待充电。
这当中,有海峡出租车司机杨爱国的身影。2014年起,厦门陆续投用纯电动出租车,杨爱国成了第一批“吃螃蟹的人”。
在选择之初,杨爱国的内心也有过挣扎,纯电动汽车虽然技术成熟,但毕竟处于起步龙岩出租车发票阶段,市场反应还未明朗。然而,两年的开车经历证明,他当初的决断是正确的。
从小方面来说,纯电动出租车帮杨爱国省去了不少成本,原先每天支出燃气费100多元,现在每天电费只需60多元,再加上车租补贴,他每月可额外赚1000多元。
从大的方面来说,新能源的推广对一座城市发展而言,无疑是一剂“良药”,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。
从此展开,就不得不提到当下交通领域最时尚的话题———低碳、绿色。
一直以来,在发展绿色交通上,厦门有许多新的尝试。今年6月,厦门从27个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,其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区域性试验点项目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验收,与重庆、杭州共同被评为优秀“绿色交通城市”。
今天,我们就一条隧道、一条公交线路、一个指挥中心说起,看厦门这座城市如何将低碳、绿色、交通、便民相交融。
一条隧道
换了隧道灯 更亮堂还节能
很少人会注意到,成功大道隧道群顶部一条绵延数里的白色光带,实际暗藏玄机。近些年来,厦门各个隧道的照明系统正在悄悄由黄转白,一个遍布厦门11座隧道的照明节能改造工程悄然进行。
工程看似简单,但它的成果并不简单———公路部门每年可省电1400万多度,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00吨,节约标准煤约5600吨。
因隧道的特殊性,照明设备必须24小时开启,其照明设备的运营成本也较大。因此,若能极大程度减少隧道照明的运营成本,减少电力消耗,对于打造美丽厦门、宜居厦门来说意义重大。
而如今的照明设备,不仅让隧道更亮堂了,它还是一个“节能大王”。
据悉,隧道照明节能改造项目采取的是国际流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项目涵盖了云顶隧道、新阳隧道、狐尾山隧道、成功大道隧道群(梧村、万石山、钟鼓山隧道)及环岛干道隧道群(黄厝、金山寨、曾山、白城隧道泉州打车发票)、天马山隧道11座隧道,荧光灯、金卤灯、高压钠灯一一替换为绿色节能产品LED隧道灯,共计更换51000多盏LED灯。
一条公交线路
开到家门口 更便民还减排
岛内通公交并不难,但对于东荣社区居民来说,他们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十多年了。东荣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,由于海山路道路狭窄,一直以来,公交都无法通到家门口。居民有事外出,只能爬着百级阶梯,到距离500多米的东渡站乘车。
72岁的蔡德昌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,他还清晰地记得,2014年12月25日,436路社区公交开到了家门口的那一刻:居民们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,满心欣喜。
推广社区公交,满足了居民“最后一公里”出行需求。2013年起,厦门首条社区公交在湖里区禾山片区开通之后,湖里区、海沧区、思明区和集美区四个区陆续开通了15条社区公交线路,每日发送班次1200多班,日均运送乘客近2万人次,极大方便了社区百姓上班、就学、就医、购物甚至买菜,同时也减少了非法“摩的”营运。
在新能源公交方面,厦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。据介绍,今年厦门计划投放280辆新能源公交车。预计到2020年,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将占运营公交车总数的80%。
一个指挥中心
建大数据库更有序还高效
在交通大厦,有一个厦门交通的“大脑”———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。
在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内,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更新着,有当天公交车、客车、出租车运营趟数,有“四桥一隧”、道路拥堵情况,还能调出重要区域的监控视频。
这与发展绿色、低碳的公共交通又有什么关系呢?
其实,有了这个指挥中心,相当于厦门的大交通有自己的大数据库,它是各类交通信息资源的汇聚中心,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为泉州出租车发票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。